以科技竞赛为载体,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5-06-02 11:25 来源:团委

科技竞赛为载体,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西安文理学院“科技创新”实践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探索和深化以“挑战杯”品牌为龙头的“金字塔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具备科技创新意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实践思路

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建设的道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科研、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升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有效促进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塑造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培养创造型、应用型人才,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形成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提高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水平,为我校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基础。

   三、实施过程

   (一)整合资源,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校领导担任主任,校团委书记担任副主任,以党政办、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服务地方研究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研究大学生创新教育重大问题,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问题咨询和经费保障。同时,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各学院院长或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学院教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专业教师、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等组成。根据所承担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任务制订本学院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各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并在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制实施办法》中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学分、课时以及获奖奖励措施等,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筑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根基。

    广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学校举办“挑战杯”启动仪式,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和各类报告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各学院也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举办专业性强的特色活动。学校成立学术科技研究型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科创的热情。学校把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尝试社会实践项目化的运作机制,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学以致用。 

(三)塑造品牌,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精英团队。

在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我校积极塑造了一些列颇具影响力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品牌。

一是由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以“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的各类科技学术竞赛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无碳小车”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30余项省级或国家级以上有影响的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活动。

二是各二级学院领导及教学科研人员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为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指导,吸引和鼓励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进入实验基地进行科研见习,积极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三是学校的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以及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实践场所,学校积极开放相关场所,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场地资源保障,切实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四是培养了一大批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任劳任怨、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成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四、活动成效

   (一)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不断涌现。

   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学术科技比赛中获得奖项309项,省部级401项,奖励金额达40余万元。其中: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学校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数学建模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创青春”创业大赛获创业实践挑战赛国家铜奖,陕西省金奖、铜奖,学校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组织单位奖;“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西部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无碳小车”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陕西省特等奖,一等奖;“立思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暨自制教具展评比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学生获得专利2项,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一3篇,核心二2篇,普通12篇。

   (二)为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良好平台。

    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其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正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坚持知行统一,把实践创新融入到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生通过参加科技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观察问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课本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科技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因为学生要参加一项科技活动,不但要完成科技作品本身,还需要书写制作报告,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清晰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流畅的文笔等,而且有些活动还需要接受专家提问,进行现场答辩。所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协同的公关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科技领域里有很多悬而未解决的问题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能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协同并举,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实践的欲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参加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顽强意志和毅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学生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获得社会生活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大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也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学校整体工作中实现有为、有位目标的坚强阵地,还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的宽广舞台。

五、工作经验

   (一)努力营造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要积极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宣传,给学生解读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保障激励政策,同时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中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宣传和指导,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

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完善运行管理体制,完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来源、表彰奖励、成果转让的工作机制等。首先,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证,尤其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政策保障和硬件投入;最后,要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任劳任怨、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三)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实践性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显著特点。只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比较稳定的教育基地,才能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质量。通过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为广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持和软件保障,为学生的创造潜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Copyright©西安文理学院团委版权所有办公地址:西安文理学院高新校区大礼堂 电话:88275610